直島,這個由藝術改變命運的島嶼,是這次剛好的成員進行日本異地學習的重要一環。
藝術,不再是「裝置藝術」、「展覽」或「學術議題」的名詞,在直島,它是第一層深呼吸,是分子在生活里的小抽象。
這幾天我們看見一個城鎮如何透過藝術展開舊場域、再解釋社區人際關係,並連接於有知識和理想的設計理念。
直島,讓我們看到「地方創生」能有多麼具有感動力、踏實性和日常實驗的行動。

2025瀨戶內海國際藝術季島嶼/會場(圖片取自官方網站)
▍源於社會修復的瀨戶內海藝術季
當我們真正踏上直島的那一刻,海風帶著鹹味與輕聲的波浪,就像在耳邊說了一句:歡迎來到瀨戶內。
瀨戶內海藝術季,是以瀨戶內海多座島嶼為舞台,將藝術裝置、策展思維與社區生活揉合為一的國際級藝術盛會。透過持續不斷的「社區協作」、藝術家駐村、居民參與的方式,讓這片本來因為少子化與人口外流逐漸凋零的島群,重新成為全球創意行動者的關注焦點。
我們到訪的時間,剛好在春季展期結束、秋季期尚未開始的「過渡帶」。街道上少了旺季的擁擠,多了些可貴的空間與時間,讓我們得以用更緩慢與貼近土地的方式,來感受這座島嶼的生命律動。

與其說我們是在「參觀」藝術季,不如說是走進一個由社區共同書寫的「日常展場」:整座島本身就是展場,而居民與遊客、藝術家與耆老、小孩與店主,都在其中扮演各自角色,一起說著屬於地方的故事。
這種體驗讓我想到:當我們在高雄岡山蒐集地方選物、書寫商品背後的人與土地時,也正試圖建立一種新的生活尺度——不要快時尚消費與話題性的文化熱點,而是慢慢參與、持續滋養的地方共創。
藝術季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,而是我們開展可能性的邀請;地方,就是一個活靈活現、會呼吸的創生試驗場域。

▍從地中美術館出發,與空間一同呼吸
搭上島上的接駁巴士,緩緩爬上山頭,我們先來到最負盛名的「地中美術館」。這是一座被「藏起來」的美術館,沒有浮誇的招牌或明顯的外觀,而是整座建築被「埋」進山丘中,與地景共存。

地中美術館鳥瞰圖,展場內無法使用攝影機,一切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。(圖片取自官方網站)
走進入口,是一道道灰牆、長廊、自然光。安藤忠雄的建築語彙在這裡被推至極致,不只是混凝土與幾何的碰撞,而是光與影、靜與動的日常對話。每一處彎轉,彷彿都是為了讓你「慢下來」。
館內展出三位藝術家——莫內的《睡蓮》、詹姆斯・特瑞爾(James Turrell)與沃爾特・德・瑪利亞(Walter De Maria)的裝置作品,每一件作品不只是藝術品,更像一種空間設計的起點。特瑞爾的光之房間讓人失去方向,彷彿置身雲中,而德・瑪利亞巨大的金屬球與黃金比例的空間,令人感覺自己像被「時光暫停」了。
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《Time/Timeless/No Time》這個作品,走入這個巨大空間,正中央設置了一座直徑2.2M的大理石黑色球體,並在房間的四周放上了各種幾何排列而成的木雕,從天頂灑下的自然光,讓每一個時段進入這個空間當中,都能夠看見不一樣的變化。我很推薦走到最上層,找一個地方坐下,閉上眼睛用心體會四周,一切就開始凝滯,參觀者的腳步、絮語,都隨著自身感官而放大,一走入空間,就會自發地想要維持這一分安靜,讓所有的感覺回歸到自己。

《Time/Timeless/No Time》展場內無法使用攝影機,一切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。(圖片取自官方網站)
▍藝術如何成為地方再生的慢性力量
離開地中美術館,一路沿著山坡往下走,看見了島上散布的美術館、老屋改建的工作坊、商店外牆上的藝術家手繪牆面,以及一些看似無奇、卻透露美學與設計思考的街角角落。
這裡不是只有「觀光」,而是一座完整展現「藝術如何進入社區」的實驗室。

我們在其中體會到,藝術在這裡不為裝飾,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——幫助居民找到認同、協助空間轉型、促成對話機會。這樣的能量,比起一次煙火式的活動,更扎實、更有延續性。
藉此回望我們在高雄岡山的實踐,也會發現許多共鳴。無論是「剛好走走」的導覽設計、或「剛好販賣所」對物產文化的選品,背後其實也希望能夠做一件事:讓人重新理解與自己所生所長的土地建立關係。
我相信,地方創生並非沒落後才開始重建,而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如何重「見」——重新看見那些我們以為早已熟悉的街角、聲音、物品,進而願意重新生活在其中。

▍如果直島是一種解方,我們能從中學什麼?
這趟旅程至此暫時告一段落,行程緣故我只能造訪一個島嶼,但我相信在未來,我的藝術跳島其實才正要開始。
當我們回到岡山,回到台灣、回到自己的店、街區與小鎮,我們都要帶著一個問題:如果直島是地方創生所找到的一種解方——那我們能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做出我們的創生實踐。
會從什麼地方開始?是老屋?是商店?是一群想改變的年輕人?還是一間書店、餐廳或工作坊?
這些問題我也還在尋找答案。但所幸,我們已經有了一點點可能的參照。
而這,就是旅途真正的收穫。

▍2025瀨戶內海國際藝術季,錯過再等3年!
要出發瀨戶內海的行程了嗎?可以下載官方推出的APP,可以統整人流、船班和門票資訊,藝術跳島更輕鬆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