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選書
選好物
選故事
文化地圖
最新活動
關於剛好
選書
全部書籍
新書榜
暢銷榜
本月選書
選好物
全部好物
文創小物
在地物產
剛好商品
選故事
全部故事
剛好新聞
剛好行動
cart
e-paper
top
選好書
全部書籍
新書榜
暢銷榜
本月選書
選好物
全部好物
文創小物
在地物產
剛好商品
選故事
全部故事
剛好新聞
剛好行動
文化地圖
最新活動
關於剛好
台灣人的文化島嶼,民間造夢的萬博參展——我們在宇野港見到的「台灣自己館」|台日地方創生紀實08
2025.07.10
羅健福
台灣沒有參加2025大阪萬博?但在岡山宇野港,有一群人說:「那就自己做一個館吧。」
▍如果國家缺席 民間是否能接力
我是在前往直島前,走進宇野港旁的驛東創庫,早在前來日本前,我就注意到了在這邊有一個名字簡單,卻極具力量:台灣自己館的成立。這並非官方命名的館舍,而是一群台灣藝術家、設計師與策展人集體策動的空間行動——因為台灣政府並未獲得參加2025大阪萬博EXPO,既然這樣,那就「自己做一個館」。
在這場全球最受矚目的國際舞台上,台灣民間以一種「我們自己說自己」的方式開場,讓世界看到台灣生活的細節、土地的故事,以及島嶼上的人如何在逆境中,依然想像、連結與創造。
這個館,設在宇野港邊的「驛東創庫」,鄰近船班搭乘處。外觀看來樸實無華,內部策畫有台灣意象、展品、檔案、文字與聲音紀錄的「集體策展空間」。那天午後微雨,倉庫裡散發著木材的氣味,而我們彷彿進入一場低語卻深刻的文化自述。
▍
在宇野港,遇見另一種台灣想像
這場由台灣民間主導的「台灣自己館」計畫,以一種自發性、可快速移動的方式出現。他們選擇的不只是空間的自由,更是一種策展的自主:沒有政治介入、沒有外交壓力、也沒有代表權的焦慮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來自土地、來自在地實踐者的文化呈現。
策展主軸以「台日共丸」為名,「丸」源自日文,意為「船」,象徵台灣與日本同乘一艘船、攜手同行的概念。航向大阪世博與瀨戶內藝術祭,穿梭於國際盛會之間,體現文化互動與共同創造的精神。聯合台日兩地的創作者與藝術實踐者,創造一個橫跨國界的對話平臺。展場中的每一項展示品,像是一封封寫給世界的信——那些信裡談著島嶼的生活、藝術的再生、稻米與鹽的味道,也談著日常對文化、社會與未來的真誠思慮。
透過這場展覽,我的感動是:原來,不只是我們在台灣推動地方創生,那些走到海外的工作者,也在用他們的方法,把「台灣」帶上國際舞台。
倉庫裡的共感時間
回到台灣的一個上午,我與策展人約了時間簡短交談,對方說得平靜卻堅定:「我們不代表台灣,但我們可以說自己的台灣。大家用著自己的方式和資源,來一起參與台日共丸這一個計劃」
整個展覽沒有過度包裝,甚至有點隨性——隨著思考紛飛般持續創造。正因如此,那裡的每一處都真實地說著:這是民間的、是具有活力的台灣文化。
這不就是地方創生的最大魅力嗎?你以為在說自己的地方,其實是在激發對方的共感與想像。
這讓我們想到:如果一個小展場、幾張照片、一段聲音、一顆甘蔗糖,就能讓人理解台灣文化,那我們在做剛好販賣所的時候,是否也能再多一點「說給別人聽」的勇氣?
▍
我們如何「自我出場」
我們常常在談「地方品牌如何走出國際」、「創生如何被看見」,但宇野港這座台灣自己館,卻用一種近乎靜默的方式告訴我們:你只要去做,世界自然會看見。
沒有舞台燈、沒有主視覺,只有生活、語言與交換。而這樣的自我出場方式,更能引人共鳴。
它也讓我重新思考剛好的角色:我們都可以是地方的代言人,也可以成為那個「自己出場」的具體行動者。無論是剛好販賣所選物的敘事、TAMA² 的工裝布料、還是剛好走走的街區導覽,都應該是那種「讓地方自己說話」的轉譯手法。
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只有「有感的說」與「在地的活」能讓你被記住。
驛東創庫 /
台日共丸 台灣自己館
(Taiwan on the moon)
地址|
5 Chome-4-1 Chikko, Tamano, Okayama 706-0002日本
如果來到日本岡山,或是瀨戶內海,一定要前往看看!第一間台灣自己館!